parallax background

礙的教育

小惠曾是失婚媽媽,小潔是她唯一的女兒,小惠再婚嫁給了一位經商有成的男人。丈夫跟小惠都對小潔很好,但是不知道為什麼,小潔就是覺得現在的家不是家。喜歡翹家,對父母態度不好,甚至向外尋找許多不安全的性行為。小惠告訴我,自己和丈夫都非常疼愛小潔,對小潔有求必應,一方面是想要彌補小潔失去的親情,另一方面對小潔的虧欠也促使夫妻倆對小潔加倍的寵愛。聽到這裡,我細問下去,便發現了問題的原因。原來小惠除了滿足小潔的物質需求之外,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去交際應酬了。 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個依附關係的實驗。哈洛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從母猴身邊帶開,獨自放在一個籠子裡。籠子裡有兩隻假猴子,其中一隻是用鐵絲做成的猴子,身上裝著一個奶瓶。另一隻假猴子身上則鋪滿了絨毛。哈洛發現,小猴子在肚子餓的時候會去鐵絲猴子上喝奶,結束後便會退回絨毛猴子的身上尋求溫暖。哈洛在猴子長大後把牠放回猴子的群體中,這隻猴子脾氣暴躁,無法融入其他猴子。在性格上,也明顯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

研究的結果發現,雖然這樣的環境有食物,有溫暖,但缺少實際的人際互動。而這樣的缺乏,直接影響了小猴子長大後的人際應對技巧,也讓小猴子失去了情緒管控的能力。

隨著時代的變遷,社會的教育觀吹起了一陣「愛的教育」,彷彿給予無條件的愛是最正確的愛,但是往往「愛的教育」變成「礙的教育」。如同哈洛的小猴子,給予溫暖跟食物是不足以讓孩子有健康的性格發展的。放縱、寵愛的教育方式,事實上在孩子的世界裡跟沒有教育是一樣的,父母親一昧的提供物質需求,孩子永遠不會感受到家長的愛。

小惠對於小潔的教育方式就像哈洛實驗裡面的兩個鐵絲媽媽,雖然給了舒適的環境,豐富的物質需求,但是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,也缺乏了親密的互動方式。同時也忘了關心小潔在自己的前一段婚姻中真實的感受是甚麼,如此忽視小潔內在需求的教育方式,如何能稱得上是「愛的教育」呢?

在當次的晤談,我向小惠說了哈洛的實驗,讓小惠思考自己在親職教育中是怎樣的樣貌。小惠向我承諾他願意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。正在閱讀的您,不妨也思考看看,您聽懂孩子的需求了嗎?您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了嗎?您是鐵絲父母、絨毛父母,還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家長呢?

吳典衡 諮商心理師